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,我国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断升高。定期适量运动可以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,降低患心血管和代谢疾病发生几率,控制与恢复病情。更重要的是,运动有助于保持平衡和协调,降低跌倒风险。
高血压患者
锻炼时长:每周5-7天有氧运动 锻炼强度:中等强度 持续时间:至少30 分钟 推荐项目: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或快走 力量锻炼:每周3天 注意事项:高强度运动锻炼之前需要评估心血管情况(比如运动是否会诱发症状、血压对运动的反应情况以及是否有高血压靶器官的损伤。若收缩压>160 mmHg,控制血压正常且平稳之后再运动。)
冠心病患者
如果患者没有慢性冠状动脉综合症,并且常规运动之后没有心肌缺血,所有类型的运动均可参与。如:快走、游泳、打羽毛球等。注意:要有规律地、循序渐进、根据自身体力状况运动。 急性心肌梗死,特别是植入支架的患者,如果没有心梗并发症,应尽早开始康复运动。如果有并发症,运动时间需要评估,建议最晚在出院后7-10天进行心脏康复。 注意:在康复运动之前,应在专业的心脏康复科根据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、运动风险进行整体评估,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。运动频率每周最少3天。运动强度根据心肺运动试验、储备心率等多种方法制定。标准的运动为有氧运动,时间为每次20-60分钟。
心力衰竭患者
心衰控制后,可以进行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 ,如慢节奏的交谊舞、中等速度的步行等。活动后如果没有诱发心律失常或其他异常症状,则可循序渐进地尝试所有类型的体育活动。 注意:无论患者有没有出现临床症状,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都不建议高强度运动,如快跑、长时间徒步、游泳等。
心肌病和心肌炎患者
(1)对于心肌病患者,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改善肥厚型心肌病健康相关指标,包括心率恢复、运动时间及主观的临床症状和身体机能。如果有心脏症状、心脏骤停史,或不明原因晕厥,运动引起血压反应异常或心律失常的人群,不推荐中高等强度运动,如跑步、游泳、速度较快的骑单车等。
(2)对于心肌炎或心包炎者,无论有没有明确诊断,在炎症反应活跃时,建议休息为主。急性心肌炎后 3~6 个月不推荐中到高强度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、踢足球等。
心房颤动患者
预防心房颤动,建议进行常规的体育运动。如慢跑、打羽毛球、打乒乓球等。对于复发性症状性心房颤动,或者考虑到运动影响,不想接受药物治疗的运动锻炼者,推荐心房颤动消融治疗。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,不推荐进行容易受伤的运动,如打篮球、踢足球等运动。
注意:在参加体育运动前应进行评估,并管理结构性心脏病、甲状腺功能障碍、酗酒或滥用药物以及其他会导致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。
来源:心血管病院二科 编辑:宣传科 赵梅 校对:宣传科 周颖 审核:心血管病院二科 高宇勤 宣传科 魏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