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平时来医院就诊的时候,一些相近的检验检查名称,容易让我们分不清楚,接下来会从来源、生理功能、检测意义等几个方面来解开降钙素原和降钙素一字之差的差别。
降钙素: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(C细胞)分泌,是一种多肽类激素,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肽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家族中的一员。
降钙素原: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,主要由肺和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,是一种蛋白质。降钙素原虽然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,但不会降解为降钙素,不受体内激素的水平影响。
降钙素:主要参与人体钙磷代谢调节,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,减少骨质吸收,降低血钙水平,并抑制肾小管对钙、磷的重吸收,增加钙、磷排泄。
降钙素原:在健康人体内含量极低,但在炎症状态下,如全身严重感染,会大量合成并释放,作为炎症指标,其水平升高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。
降钙素:常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,通过抑制骨吸收、促进骨形成,缓解骨痛,提高骨密度。在一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,也可用于辅助控制血钙。
降钙素原:主要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,如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,还可评估感染严重程度、监测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,在脓毒症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尤为重要。
降钙素:检测结果主要用于评估甲状腺髓样癌等疾病,甲状腺髓样癌起源于分泌降钙素的C细胞。这种癌细胞会大量、持续的分泌降钙素,导致降钙素水平增高。另外在其他肿瘤和疾病如乳腺癌、肺癌、胃肠道癌、肝癌。嗜铬细胞瘤、白血病、恶性贫血、肾衰竭等情况下降钙素也会增高。
降钙素原:在严重系统性炎症反应,特别是严重细菌感染(如脓毒症、败血性休克、重症肺炎、脑膜炎、腹膜炎等)发生时,身体会产生巨大的炎症风暴,此时,身体很多组织(如肝脏、脂肪、肌肉、肾脏、免疫细胞等)都会被炎症因子刺激,大量产生降钙素原,并将其释放入血。另外还有评估感染治疗效果和预后,监测术后感染并发症等。
降钙素(需要空腹,降钙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体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,抽血前应避免服用使用钙离子增高的药物,如葡萄糖酸钙、维生素D、雌激素、黄体酮、睾酮等)
降钙素原(不需要空腹,随时检测)
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降钙素和降钙素原虽然名称相近,但是所扮演的角色和临床意义截然不同,所以千万不要混淆了。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