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

发布日期:2025-09-08浏览:

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长期受损,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求的一种临床综合征。它不是独立疾病,而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是控制病情、延缓进展、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住院的关键。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
1.生活饮食方面

●限盐饮食  每日钠摄入目标:约2-3克(相当于5-7克食盐)。 心衰急性发作伴容量负荷过重时,限制钠摄入<2g/日。

●限制液体入量 这里所说的液体是包括输液、饮水、汤、粥、蔬菜、水果中的水分,限制在1.5~2L/日。心功能稳定阶段,应保持每日入量与尿量接近,心功能恶化阶段,需保持尿量大于摄入量约500ml/日或者更多。

●戒烟限酒 严格戒烟:酒精可直接抑制心肌收缩,建议戒酒。

●合理运动 稳定期: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(步行、踏车) 避免憋气动作(如举重)、剧烈运动。如出现胸闷、气短、恶心等不适时,必须立即停止运动。

●避免感染 注意保暖,接种流感或肺炎疫苗,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加重。

2.坚持用药

警惕药物副作用

●包括利尿剂(如呋塞米、螺内酯)、β受体阻滞剂(如美托洛尔)、ACEI/ARB/ARNI(如沙库巴曲缬沙坦)、SGLT2抑制剂(如达格列净)等,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。记录用药时间,设置提醒,避免遗漏。

●利尿剂 监测电解质(低钾/低钠),定期复查。

●β受体阻滞剂

注意心率、血压,初期可能乏力,需缓慢加量。

3.自我监测

●体重监测:每日清晨固定时间,起床排尿后、穿轻便内衣称重,3天内体重增加≥2公斤,需要联系医生调整利尿剂 ,若出现水肿明显加重,也应及时就医。

●症状监测:如出现气短、夜间憋醒、咳嗽加重、咳泡沫样痰、烦躁等症状,提示病情加重,应及时就医。
定期复查

建议心衰患者每1-3个月进行1次门诊复查,每个月要复查NT-proBNP、电解质和肝肾功能,每3-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。

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
上一篇:如何缓解“开学季综合征”

下一篇:科学戒烟,跟着指南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