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没体会过 “喘不上气” 的难受?
对 72 岁的李奶奶(化名)来说,这种窒息般的煎熬不仅每天上演,还藏着致命风险
她的右主支气管被肿瘤堵得只剩一条缝,
更棘手的是,
她体内装着心脏起搏器,
传统治疗几乎都 “碰不得”。
好在医生用了个 “巧办法”,
没开胸、
没断电,
就把 “生命通道” 打通了!
患者困境:“生命通道” 堵成细线,起搏器成 “拦路虎”
近几个月,李奶奶(化名)的日子过得格外艰难:走两步就喘得直不起腰,咳嗽停不下来,晚上躺着都觉得气不够用。检查结果让全家揪心:她的右主支气管(肺部通气的 “主干道”)被一团新生物堵得只剩窄窄一条缝,右肺几乎没法正常通气。更麻烦的是,李奶奶(化名)8年前做过右肾透明细胞癌切除术,医生高度怀疑这次是肿瘤转移惹的祸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,李奶奶(化名)还有心脏病,体内装着心脏起搏器维持心跳。这让治疗难上加难:
传统开胸手术?创伤太大,对高龄、心脏不好的她来说风险极高,身体根本扛不住。
气道支架置入?金属支架可能刺激组织增生,没多久又会堵;而且手术中用电凝止血时,电流可能干扰起搏器,心跳随时可能出问题。
氩气、电凝等热消融?这些技术靠热能或电流“烧掉”肿瘤,但电流和热能正是心脏起搏器的“天敌”,轻则机器失灵,重则危及生命。
一家人跑了好几家医院,都因风险太高被婉拒,直到找到专科团队。
创新方案:支气管镜下的 “精准爆破术”——PTS 注射
面对李奶奶(化名)的复杂情况,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没有放弃,最终定制了一套“零风险干扰”方案:支气管镜下对甲苯磺酰胺(PTS)注射联合冷冻治疗。
简单地来说,PTS 是一种能“定向消灭”肿瘤细胞的 “靶向药”。它像精准的“微型爆破装置”,进入肿瘤细胞后,会破坏癌细胞的“能量工厂”(线粒体)和 “消化车间”(溶酶体),让异常细胞坏死,却很少伤害周围正常组织,堪称“只杀坏细胞,不伤好器官”。
整个治疗就像一场 “精准微创手术”,全程不到1小时:
1.舒适麻醉:全身麻醉后,李奶奶(化名)全程没感觉,避免了紧张不适。
2.精准定位:医生把带高清摄像头的支气管镜(纤细的软管)从口鼻轻柔送入气道,直达右主支气管的狭窄处,屏幕上清晰看到堵在那里的异常组织。
3.靶向注射:通过支气管镜的“工作通道”,伸出一根比针头还细的注射针,把PTS药液一点一点精准注射到目标组织内部。
4.安全退出:观察药液扩散情况后,轻柔退出器械,全程没在体表留下任何伤口。
1.无热无电,起搏器 “零干扰”:和激光、电刀等靠热或电的技术不同,PTS 注射全程不用电流、不产热量,对心脏起搏器毫无影响,这是最关键的优势!
2.微创无痛,高龄也能扛:不用开胸,从自然腔道操作,对心肺功能影响极小,特别适合李奶奶(化名)这样的高龄体弱患者。
3.可重复,效果有保障:如果一次治疗不够,间隔一段时间还能重复注射,灵活调整。
4.副作用小:可能出现的局部出血、轻微胸痛等,医生都能提前预防和控制。
治疗后没几天,李奶奶(化名)的变化就让全家惊喜不已:
1.症状大减:走路不喘了,咳嗽轻了,晚上能平躺睡觉,之前的 “窒息感” 几乎消失。
2.检查达标:影像学显示,右主支气管的狭窄明显改善,管腔通畅了!
3.起搏器稳稳的:术后监测显示,心脏起搏器功能一切正常,没受任何影响。
4.明确诊断:病理结果证实是“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”,为后续治疗找准了方向。
现在的李奶奶(化名),终于能顺畅呼吸,日常活动再也不用被 “喘不上气” 捆住了!
经支气管镜瘤内注射PTS可不是“小众技术”,它是中央气道狭窄患者的“救命稻草”,尤其适合这类高风险人群:
1.高龄、体弱、扛不住开胸手术的患者;
2.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、除颤器等电子设备,不能用热 / 电治疗的人;
3.合并严重基础病(如心脏病、肺功能差)的肿瘤患者;
4.需要快速缓解呼吸困难、改善生活质量的气道狭窄者。
除了 PTS 注射,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能开展多种气道微创技术:
1.肿瘤消融:电刀、氩气刀、冷冻等 “精准去瘤”;
2.支架置入、球囊扩张:快速撑开狭窄气道;
3.异物取出、药物注射:针对性处理气道问题;
4.更有硬质支气管镜、微创气管切开等技术,全程强调 “微创、精准、快速恢复”。
对高风险患者来说,这些技术不仅能快速缓解症状,还能协助明确诊断,让 “难治病” 不再 “无药可医”。
呼吸顺畅,才是生活的底气。愿每一位被气道问题困扰的人,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“通气希望”!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