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,它可以帮助心脏恢复正常的搏动节奏,提高生活质量。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,术后恢复也相对较快。患者在术后,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、工作、参加活动。那术后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呢?
一、定期随访 - 最重要!
即使感觉良好,也必须定期去医院进行起搏器程控检查。
术后初期(如1、3、6个月)较频繁,之后通常每6-12个月一次。电池快耗尽时会缩短至每1-3个月一次。

二、出院后1-3个月应循序渐进活动,防止电极移位。
1.可以进行轻度的活动:散步、浇花等
2.避免剧烈运动:尤其应避免术侧上肢提拉重物、做高强度和幅度过大的动作。

三、饮食应以清淡、易消化、高维生素食物,预防便秘。

四、出院后半年内。
应穿着宽松衣物,休息时应平躺,避免爬下睡对起搏器造成压迫。

五、出院后避免强电磁干扰,强电磁场,可能暂时干扰其工作。
1.可接近的电器设备:一般家用电器,如电视机、冰箱、微波炉等不会影响起搏器。

2.需注意:磁共振成像(MRI):起搏器禁止做MRI。务必提前告知影像科医生您装有起搏器。
3.使用手机时应使用对侧的耳朵接听;手机不应放在起搏器同侧的胸前口袋(保持15厘米以上距离)。
4.机场安检:提前告知安检人员您装有起搏器。手持金属探测器不应在起搏器上方长时间停留(可能引起干扰),应建议要求手工安检。
六、安检:乘坐飞机,安检时,应对工作人员出示起搏器识别卡。
真正的关爱,首先源于平等的视角。残疾人需要的是被当作一个完整的、平等的个体来对待。他们与我们一样,拥有独立的人格、丰富的情感和追求梦想的权利。

七、自我检测病情
1.每日自测脉搏两次。
2.建立脉搏登记本。
3.如脉搏明显高于或低于起搏器设定的频率,应及时就医。
4.若出现:心悸、头晕,黑矇,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。

重要提示
长期牢记:定期程控是核心,强磁电场要远离,每天自测摸脉搏,识别卡片随身带。